;良好的国内情况与苻坚、王猛二人彼此的信任、配合是分不开的。
王猛执政期间,苻坚大胆放权,以其任“军国内外万机之务”,自己则“端拱于上”(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)而天下大治,“兵强国富,垂及升平,(王)猛之力也。”
苻坚对王猛满怀感激之情:“您日夜操劳,忧勤万机,我好象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,可以优哉游哉享清福啦!”王猛回答:“没想到陛下对臣评价如此之高,臣才微学低,哪里能和古人相提并论!”“据我看来,姜太公也比不上你!”苻坚郑重言道。
苻坚不仅给予王猛高度的赞誉、评价,还时常嘱咐太子苻宏、长乐公苻丕等皇家子弟:“你们敬事王公,要像奉事我一样!”
能够把一个烂摊子治理成国富兵强的国家,王猛对得起苻坚的评价,对的起苻坚的知遇之恩!
前秦入关中而立国,所占地区,虽然形胜,但在当时却是陷入四面包围之中,东西南北全是敌人:北有拓跋鲜卑所建代国及其他部落集团;西有汉人张氏的前凉、氐族杨氏的仇池以及分布于甘肃、青海间的吐谷浑集团;在东方,前燕帝国独据中原,直至慕容垂西逃之前,燕国是前秦不可能战胜的存在;南方,东晋帝国虽然屡战屡败,但是依然屡败屡战着,时时刻刻虎视眈眈。
这就是当时前秦所面临的政治环境,偏安一隅有余,主动出击艰难。尤其是东、南方向,实力差距太过悬殊。
但是,苻坚和王猛从没想过要苟安于关中一隅,花费那么大的心血精力去治理国家,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一统天下。
王猛的愿望是先统一北方,为将来统一
全国打好基础;苻坚则更加雄心勃勃,志在“混一六合,以济苍生”。
为此,苻坚和王猛制定了“稳定西北,使无后顾之忧;争锋东南,以图大业。”的战略规划。
以后的很多年里,苻坚的进军路线,大体就是按照这个战略规划进行,包括后来导致灭国之灾的“淝水之战”。
前秦进军西北战略成效迅速且显著,通过政治、军事手段,到366年五月,匈奴刘氏部、乌桓独孤部、鲜卑没奕干部和拓跋部的代国等都先后归服前秦。
366年七月,王猛率军进攻东晋荆州北境诸郡,初战告捷,掠取民众一万余户北还。
367年二月,王猛讨平羌族头目敛歧叛乱;
367年四月,王猛大破前凉国主张天锡军,斩首一万七千级,俘甲士五千余人;继而兵不血刃,智擒原张氏部将李俨,夺占重镇袍罕(今甘肃临夏东北)。
367年十月,苻生弟苻柳据蒲坂反叛,苻生其余四弟同时响应。王猛率军攻破蒲坂,杀苻柳。其他各路大军也尽皆获捷,平定“五公之乱”。
370年十月,潞川之战,王猛以六万秦军击败慕容评四十万大军,取得灭亡前燕的决定性胜利。随后王猛与苻坚合兵,共同攻取邺城,灭亡前燕。
镇守邺城期间,王猛选贤举能,除旧布新,安定人心,发展生产,燕国旧地六州之民如旱苗逢雨,欢欣雀跃。
生逢乱世,改朝换代见得多了,百姓们更关心的是自己鼻子底下的那张嘴,谁能让自己吃饱饭,过上安稳的日子,谁就是好的政府。至于是“步摇”家还是“蒲草”家,并不重要。
灭燕之后,苻坚、王猛掉过头来,剑指西北。
公元371年, 前秦将领杨安攻灭仇池国(氐人杨茂搜所建),尽迁氐人于关中。和仇池互为犄角之势的前凉就此被孤立。
为不战而屈人之兵,王猛将此前攻打前凉时俘虏的五千甲士全部放回,并致前凉国主张天赐书信一封。在信中,王猛引古论今,透彻地分析了天下大势和当前前凉所面临的危险处境,奉劝张天赐认清形势,抓紧投降。张见信大惧,寝食难安,最终向前秦谢罪称藩。
陇西鲜卑乞伏部、甘肃、青海之间的吐谷浑部紧随前凉之后,向前秦俯首称臣。
373年至374年间,前秦略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区。桓温拼了老命打下来的成汉故地,至此全部丢失。
到王猛临死前,前秦帝国已经基本统一北方各地(前凉和代国均已臣服)。十分天下,秦居其七,拥兵百万,名将如云,辎重如山。带给了东晋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威胁,晋国满朝文武,无人敢言“北伐”。
正是在王猛的治理下,前秦成为当世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,因而敢于与群雄逐鹿,四面出击,越战越强。
在统一北方的进程中,王猛常亲自统兵出征,战必胜,攻必克,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大将风范。苻坚曾有赞誉,“文武足备”的姜子牙不如王猛。
王猛,一代传奇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
后人对王猛有诗赞曰:“关中良相唯王猛”。当然,还有相对应的下半句,“天下苍生望谢安。”我们后面再写。
前秦的故事也暂且停顿,让我们回过头来,看看那个独占凉州七十余年,向前秦谢罪称藩后仍然被灭国的政权——前凉,十六国时期国祚最为绵长的国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