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大壮带着鱼去李大娘家,因心中挂念着家里的鱼,所以走得飞快。
“李大娘,李大娘……”李大壮来到院子门口大声叫。
李大娘一家正在吃早饭,听到李大壮的声音,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太一样。有的是同情,有的是喜欢,有的是厌恶。
露出同情情绪的是李大娘和他老伴,他们和李大壮父母关系密切,李大壮父母还在时经常照顾李大娘家。李大壮父母走后,李大娘夫妇两个可怜孩子们,所以经常拿吃的给他们姐弟几个。
露出喜欢情绪的是李大娘的两个儿子,李大根和李二根。李大根19岁,李二根17岁,他们比李大壮大几岁。李大壮父母还在世时经常买零食给李大根兄弟倆,把他们当做侄子那样去疼爱。李大根和李二根从小就带着李大壮姐弟几个玩耍,把他们都当做弟弟妹妹那样。李大根和李二根相继成家,和李大壮在一起耍的时间就少了。
露出厌恶情绪的是李大娘家里的两个儿媳妇,对于婆婆老是接济李大壮姐弟几个早就很不满了,碍于孝道明里不敢说什么。
“快去看看,大壮遇到什么事了?”李大爷着急地对李大娘说。
李大娘放下碗筷,急匆匆地走出来。
“大壮,咋了?”李大娘一脸着急。
“大娘,我姐从湖里插了鱼上来,她让我很和你换点油盐回去。”李大壮一边说一边把鱼拿出来。
李大娘看着两斤左右的一条鱼,愣了一下,随即着急上火道:“大朵一个女孩子怎么跑到那湖去了呢?太危险了。”
李大壮见李大娘这样,他有点着急,他很想早点换油盐回去,他快饿死了。
“李大娘,我姐没事。你快点换些油盐给我吧,我姐她们快饿坏了。”李大壮急得抓耳挠腮。
李大娘听到他们快饿死了,立马拿了罐子冲进去装油盐,她还从快要见底的米缸中抓了一把米包好拿出来。
李大娘拿着油盐的罐子,还拿了一个布包,她的两个儿媳妇看到脸都拉得长长的。李大娘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,吃的很差,以粥为主,伴着一些野菜和家里种的青菜吃,勉强吃个六七分饱而已。
两个儿媳妇很想把东西抢回来,可是看着不吭声的公公和各自相公,都不敢动手。
“大壮,快点拿回家去吧。”李大娘把东西塞给李大壮。
李大壮接过东西,看了一眼布包,他知道这是吃的东西,没有多做考虑,他就拿着东西准备回家了。
“谢谢,李大娘了。”李大壮把鱼塞给李大娘后就飞快得往回走了。
李大娘拿着鱼,看着消失不见的身影,心里起了无限的怜惜。
李大娘拿着鱼走回院子里,其他人看到鱼都是露出疑惑的表情。
李大娘开口解释:“可怜的孩子们呀!大朵去湖里搞鱼了,拿了一条过来跟我们家换油和盐。她们姐弟几个再不吃东西就得饿死了。”
李大根和李二根媳妇都开心极了,她们很久没有荤腥了,虽然鱼比不上猪肉,但是鱼肉也是肉啊!
李大爷和两个儿子都是感慨万分,本来好好的一个家庭,因为父母出意外,家庭一下子变得举步维艰了。
“换了就好,换了就好。大壮他们几个太不容易了,他们父母以前对我们家照顾很多,现在能帮一把就是一把吧,当做积福,子孙后代会有福报的。”李大爷对着儿子几个说道。
“爹,我们知道。”李大根和李二根齐声说。
李大根媳妇和李二根媳妇闻言低下了头,虽然不认同公公说的话,但是看在鱼的面子上以及公公的威严上,她们很聪明地闭嘴了。
李大壮回到家里,看到鱼都被收拾好了,锅也烧起来了,看来就等他的油盐了。
李大壮把东西递给李碧瑶,李碧瑶看到还有一个布包,打开一看是米。米是很粗糙的,村子里的人都吃这种糙米,精米只有城里人才吃得上。
看到米,李碧瑶有了新的思路。插上来的鱼已经死了,拿到集市上卖不到好价钱,如果拿去和村里的人交换可以换回东西,最好是换米这样的主食。
李碧瑶打定主意后,就开始蒸鱼。油盐并不是很多,需要省着用,她就把鱼都清蒸可以省很多油。
几条大鱼,姐弟妹六个人敞开肚皮吃,最后没有吃完,留着下一餐吃,这是他们父母去世后吃得最饱的一顿。